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
发展定制客运背后的陷阱,你踩到了吗?
道路客运企业发展遭受的困境也不用再行多说,寻求突破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,

新《客规》第四章第六十条规定:开展定制客运的营运客车核定载客人数应当在7人及以上。

不少客运企业望车兴叹:“我们都是大车啊,这‘大改小’耗费成本又增多了。”

新《客规》出台以来,行业在发展定制客运时,逐步形成了以7-9座车辆为主的格局。

小巴1.jpg

对比之前客运行业如53座大巴车折算的但作为成本构成而言,事实上运营成本是在增加的。

那为何行业中普遍选择7座或9座的车型呢?这样的选择一定是对的吗?


01

大巴实载率下降,“大改小”有效降低成本


道路客运这一行业的从业者,应当都有所了解,大巴车的实载率正在不断下降,不少线路都处于亏损状态,为平衡财务和实现再盈利,很多从业者都绞尽脑汁。

定制客运实施的“大改小”,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。

一般来说,客运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、过路费、燃料费、保险费等费用,在满座的情况下,大车的单座成本低于小车,但在同等载客量的情况下,大车的单座成本就会高于小车。

大巴j.jpg

而“大改小”就是在调整当下客运载客量低,线路亏损的境况,降低成本投入,收入不变,也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收支平衡。

当然“大改小”实质上并不局限于7-9座的小车,只有能够满足线路的表现形式,应该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

02

灵活、机动,更适宜定制客运之含义

相对传统大车而言,便捷、灵活、高效等优势,与无论一端到门还是两端到门的市场需求,小车之于定制客运是更加匹配的。

但在实际运营中,传统客运企业很难将小车于定制客运的发展优势发挥出来。

因为大多客运企业的运营模式为点到点、站到站的服务,门到门是少之又少,并未与传统班线客运完全区别开来,难以展示出应有的特性。

而对于用户来说,这种出行体验与传统大巴出行并无差别,也难以实现复购率的提升。


定制客运是道路企业发展的一大既定方向,以上所述为据,对于客运企业而言,用多少座位的车并不是定制客运发展的核心,其关键在于用户使用感受。

在互联网发达至今的时代,用户更习惯于线上流程,所以线上购票,提前选座,提前预约是用户出行的基本选择。

定制客运不算新兴行业,但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要取信于用户,就应具备应有的功能:诸如行程分享、110报警等安全功能。发展定制客运的陷阱,你踩到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