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索引
相关内容
内容导读
1.传统道路客运的数字化转型大多“卡”在哪儿?
2.数字化转型,是传统客企在当下市场中求存的必经之路
外卖、网购、网课等等,衣食住行都以数字化的方式变成了云端数据,从各行各业深入了我们的生活。
数字化的转型,赋予了企业更多的发展可能性。
麦肯锡曾披露过全球数字化项目成功率,2014年是26%,2016年是20%,2018年是16%,而2021年据小样本数据显示,为10%-15%。
从数据来看,数字化转型很难,几乎是“九死一生”。
而对于数字化最晚抵达的传统道路客运企业来说,这也是不敢数字化转型的一大原因。
1.本是积极进化,却无奈更加僵化:利用数字化平台扩展了售票窗口,就以为做到了数字化转型,却让调度与乘客感受更加混乱;
2.原来想积极求存,结果却更快灭亡:将本就不富裕的资金投入电子商务平台开发,结果钱花了,效果却没显现,资金流却断裂了;
......
这些都是以前传统客企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“卡点”。
事实上,我们都知道,转型意味着发展面临不确定性,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,对客企适应了几十年的【稳定市场】造成了巨大冲击,导致客企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绝境。
而在此市场的“挤兑中”,行业专家提出适应市场的业务——定制客运。
在疫情前,众多客企对定制客运这一数字化转型业务,呈观望态度;在疫情的冲击下,客运市场萎缩严重,部分客企尝试以此求存,但疫情中出行市场受限严重,没能将定制客运业务在市场中的具体适应情况,完整的展现出来。
这也使得疫情结束后,定制客运市场并未像预计那样,遍地开花。
而在此境况下,我们却能清楚的看到,一家又一家的客运站关闭,客运企业倒闭,网约车这类移动出行互联网公司的大繁荣,一些“黑车”组织借由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达,“茁壮成长”。
各行各业都在跟随潮流,适应市场的变化,前段时间乃至当下都火热的ChatGPT、AI、物联网等等,都是时代的潮流。
我们不难发现,能够在市场中经久不衰的企业,不一定是最强的,但一定是在每个阶段都能最快适应市场变化的。
对于客运企业来说,不做数字化转型,也许真的要消亡;做数字化转型,就有机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。
以上就是乘乘本期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了,有更多建议或意见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或私信与乘乘交流,期待各位的高见。
上一篇:“黑车”盛行,站场闭停,客企如何在互联网时代“揽客”?
下一篇:没有了